在“加强实践教育,培养创新人才”的高校育人共识下,金工实习作为理工科必修课意义重大。学院为202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精心设计了一场金工实习活动,由张治国老师指导,以手工锤制作为核心项目,采用“做中学”沉浸式教学模式,围绕锤头制作、锤杆制造两大模块,构建“理论示范—实践操作—进阶提升”的技能成长链,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零件加工工艺,锤炼动手能力,培养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,夯实工程素养。
实习筹备:全方位物质保障
学院在筹备阶段全力做好资源配置:配备16个钳台及台虎钳、2台钻床满足基础加工需求;提供划线平板、砂轮机等设备用于精度加工与工具修整;按组配备手锤、锉刀、钻头、丝锥等工具,并预制铜铸件、不同规格钢钻头、铜杆、不锈钢板等材料,支持多样化加工。同时,投影仪、录像机、挂图、讲义等教具齐全,理论讲解时可通过投影演示标准操作、用挂图展示工艺流程图,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理论。
锤头制作:标准化操作与精度实践
指导教师以标准化操作示范开启教学,先用高度游标尺在金属坯料标定基准线,再进行手锯锯削,重点讲解锯条垂直度控制要点以保证锯削面精度。锉削教学中,对比演示粗锉(用力大、快速去余量)与精锉(用力轻、表面光整)的施力规范。
学生需按“下料—四面锉削—端面找平”的标准流程实操,通过调整姿势与施力控制平面度和垂直度,切身感受钳工加工对精度的严苛要求。在划线环节,指导教师示范划针、高度尺的正确用法,随后通过钻孔、斜面锯切、圆弧锉削等工序,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加工技术,提升实践能力。

锤杆制造:从基础到精细的能力进阶
该环节以锯削、锉削、钻孔等基础工艺为核心,通过提高加工难度与精度要求,深化学生对钳工工艺的理解。指导教师现场跟踪指导,针对操作问题提出改进方案,推动学生从基础操作向精细加工进阶,践行工匠精神。


安全文明生产:贯穿实践全程的双重防线
实习中严格落实安全文明教育,强调钻床作业时束发要求,避免转头卷入风险;提醒锯条使用时控制力度,防止断裂伤人。通过模拟“工厂化”环境,让学生养成规范操作习惯,树立“质量第一、安全至上”的职业意识,理解工艺精度与安全的关联性。
此次金工实习,以锤为媒,搭建起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桥梁。通过锯、锉、钻、攻等实操训练,学生实现从“理论认知”到“动手实践”的跨越,养成严谨专注的职业素养,理解工程领域“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”的内涵。后续,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,优化金工实习等育人载体,通过丰富内容、创新形式,让实践课堂更贴近产业需求与学生成长,为培育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工程人才注入动能,推动“工匠精神”在校园实践中生根发芽。